跳至主要內容

香港科技園公司與上海醫藥及上海生物醫藥基金簽署策略合作備忘錄 促進生物醫藥創新發展

(香港,2022年8月5日)— 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與上海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醫藥)及上海生物醫藥基金簽署策略合作備忘錄,在多個領域上聯手促進生物醫藥方面的合作及發展,並鞏固香港的國際創科中心地位。

科技園公司早於年初便與上海醫藥及上海生物醫藥基金就深入合作進行密切討論,期後就合作備忘錄細節達成共識。直至上海醫藥代表團於八月份到訪香港科學園進行考察,正式與科技園公司舉行策略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在該協議下,三方將攜手培育及投資於初創企業、加強臨床研究合作、提供委託研究機構(CRO)和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CDMO)支援,並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抗衰老、基因和細胞治療、信使核糖核酸(mRNA)/小分子干擾核糖核酸(siRNA)等眾多領域共同培育初創;更與科技園公司成立基金,在研發新藥及創新療法的臨床等各方面進行合作,加速香港生物醫藥基礎研究培育與轉化,支援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表示:「科技園公司十分榮幸得到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席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週年大會活動期間親臨香港科學園,並對香港的創科成果予以肯定,對整個創科生態圈起了重大的鼓舞作用。我們定必把握「十四五」規劃及大灣區機遇,深化與不同界別的合作。是次與上海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上海生物醫藥基金達成共識,勢將大大加強香港的創科實力,為香港生物醫藥發展開展新篇章。香港是亞洲最大及全球第二大的生物科技融資中心,我們將繼續善用香港基礎研究及臨床資源等方面的優勢,持續提升科技成果轉化的效率,共同研發世界級生物科技創新。」

上海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及總裁左敏表示:「有賴香港優秀的生物醫藥基礎及科研力量,三方將發揮資源優勢,在研發專案孵化轉化、臨床試驗、CRO平台、產業支持等多方面深入合作,並搭建政府、高等院校、科技園區、醫藥企業及資金聯動的『創新聯合體』,完善生物醫藥基礎研究在港孵化與轉化的『生態圈』。」

上海生物醫藥基金總裁劉大偉表示:「上海生物醫藥基金的願景是打造『立足滬港、聯動長三角、面向全球』的生物醫藥領域創新投資平台。今次與香港科技園、上海醫藥達成戰略合作,將有效運用三方優勢資源,搭建政府、高等院校、科技園區、資金、企業聯動的早期科研成果轉化體系,大力推動具備國際頂尖水準的滬港生物科技邁向全球市場。」

資料來源 : https://www.hkstp.org/zh-hk/press-room/hkstp-signs-strategic-mou-with-shanghai-pharmaceuticals-holding-and-shanghai-healthcare-capital-to-drive-biomedical-innovation/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新發病毒診斷公司與航天神舟生物科技集團 建立戰略夥伴關係於中國大陸開展臨床試驗 並在創新園開設生產基地

香港,2022年8月10日 - 新發病毒診斷(香港)有限公司("新發病毒診斷公司"),一家香港土生的初創企業,著力於研發新一代技術,同時診斷多種高傳染性呼吸道疾病。今天宣佈與航天神舟生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航天生物")落實戰略夥伴關係,同時宣佈我們位於大埔創新園的生產基地,於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設立的醫療用品製造中心(MARS)內正式啟用。在這夥伴關係的支持下,新發病毒診斷公司的研發成果,世界上最全面的診斷系統("新發病毒診斷系統")將在中國大陸正式進行臨床試驗和產品注册。這診斷系統能滿足世界上最迫切的醫療需求,為一個强大的傳染病控制解決方案,可以在大約一小時檢測40多種病原體,包括SARS-CoV-2(簡稱新冠病毒2型)和猴痘病毒,是診斷領域的重大突破。 2019新冠病毒大流行正好展示了市場對有效且全面檢測系統的需求,特別是針對新出現的病毒和細菌的快速診斷,而新發病毒診斷公司和航天生物一致認為診斷科技是對抗傳染病的有力工具。航天生物是華潤集團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合資企業,將提供資金支持,同時還以相關的專業知識和在中國的廣泛網路支援臨床試驗,將能為新發病毒診斷系統的商業化未來,打造穩固的成功基礎。 新發病毒診斷系統顯著提高了測試結果的可靠性,同時大大節約成本,使其更易於在市場上廣泛應用。作為平台技術,應用範疇還能伸延到其他層面,從傳染病、癌症、基因組學到食品安全和環境測試,以及其他新的領域,發展潛力極大。 新發病毒診斷(香港)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主席霍文遜醫生 表示: 「要成功地將研究成果轉化為符合規格的醫療產品絕非易事。我們與航天神舟生物科技集團的合作將能鞏固新發病毒診斷系統商業化進程的基礎,標誌著公司邁進了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助力於航天生物在中國大陸醫療行業的專業知識,我們將能為診斷領域作出更大貢獻,使我們的平台技術能針對全球衛生問題的痛點,為數百萬患者提供服務。」 華潤生命科學集團副總經理、航天神舟生物科技集團副總經理(主持工作)吳城錦先生 表示:「毫無疑問,新發病毒診斷公司在診斷科技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我們很高興成為他們的合作夥伴,幫助該系統推展在中國大陸的商業化。我們相信,新發病毒診斷公司可以通過其創新系統切實地造福於我們的人民。」 與此同時,新發病毒診斷公司慶祝

邱騰華明啟程赴亞太經合會議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明日離港前赴泰國曼谷,出席星期六至星期日舉行的亞太區經濟合作組織貿易部長會議。    2022年亞太經合組織以開放.聯繫.均衡為主題,集中討論三個重點,即開放貿易和投資予各方機遇;恢復全方位互聯互通;以及促進均衡、可持續和包容發展。    邱騰華將參與支持多邊貿易制度、疫下生活及疫後時代的討論環節,以及出席貿易部長與亞太經合組織商貿諮詢理事會的公私營對話環節。他此行也會與其他成員經濟體的貿易部長進行雙邊會談,就共同關心議題交流意見。    逗留曼谷期間,邱騰華將會晤泰國政府高層官員及商界人士,介紹香港最新經貿情況,並出席由香港駐曼谷經濟貿易辦事處舉辦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慶祝活動。    邱騰華星期日晚上返港。他離港期間,商經局副局長陳百里署理局長職務。 http://dlvr.it/SQb0Pt

香港科技園公司夥伴企業英矽智能利用人工智能 找出致命絕症「漸凍症」 的治療新方向有助藥物開發救治病人

(香港,2022年8月4日)-  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夥伴企業、由端到端人工智能(AI)驅動的藥物研發公司英矽智能(Insilico Medicine)宣布成功利用其專利人工智能靶點發現平台PandaOmics™ ,發現多個針對致命絕症「漸凍症」的潛在治療靶點。研究由英矽智能香港團隊與史上最大型及全面的漸凍症研究項目團隊Answer ALS合作完成,結果已於6月28日出版的《衰老神經科學前沿》 (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雜誌上發表。 「冰桶挑戰」(Ice Bucket Challenge)熱潮令漸凍症近年廣受社會關注。漸凍症的學名為「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又稱「盧伽雷氏症」。據統計,全球有超過70萬人罹患漸凍症,當中香港約佔500人。患者從確診起計僅有2至5年的平均預期壽命,通常會經歷四肢無力、無法走路、難以說話、進食困難等症狀,最終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目前已獲批的漸凍症治療藥物只能延緩部分症狀,卻未能阻止機能喪失,因此漸凍症仍屬無法治癒的絕症。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霍金、《海綿寶寶》作者Stephen Hillenburg等名人均於生前罹患漸凍症。 研究團隊透過龐大的數據庫尋找與漸凍症相關的基因,作為新療法的潛在靶點。由英矽智能自主研發、以人工智能驅動的靶點發現平台PandaOmics™,分析了來自公共數據庫的中樞神經系統(CNS)樣本表達譜,以及來自Answer ALS項目的由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分化成的運動神經元(diMN)表達譜。 經過分析後,團隊從CNS樣本和diMN樣本中識別了17個高置信度靶點和11個新型治療靶點。研究人員進一步在模擬漸凍症最常見遺傳原因的c9ALS果蠅模型中測試這些靶點,證實其中18個靶點(64%)與漸凍症的神經退化症狀相關。值得注意的是,這18個靶點中包含8個未有相關紀錄的基因,包括KCNB2、KCNS3、ADRA2B、NR3C1、P2RY14、PPP3CB、PTPRC和RARA。研究證明通過抑制這些基因,能夠改善漸凍症的神經退化症狀。所有潛在靶點均在已發表的論文和 ALS.AI 網站上列出。詳情可查閱論文:DOI:10.3389/fnagi.2022.914017。 英矽智能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Alex Zhavoronkov博士表示:「這項合作研究的成果證明,將人類智能和人工智能相結合,可